以周易卦象體系試論“三星堆”之謎?
文/楊懿人
時隔35年,一場“考古中國”成都“三星堆遺址考古重大發現”的現場直播發布,上新了三星堆!再次吸引了全國民眾的熱切關注和迷之遐想。的確,此次新發現的6座“祭祀坑”,出土的黃金面具、青銅神樹、金杖、青銅大立人像、鳥形金箔片、形似“方向盤”的太陽輪、圓口方體青銅尊、青銅人形立柱、附加龍形附件的青銅器以及120多根象牙等500余件精美器物,美輪美奐攝人心魄。相信,隨著考古工作進度的深入,有關圍繞“古蜀國”更多的謎團會逐漸清晰呈現在世人面前。
通過出土文物我們不難看出,廣漢三星堆遺址與成都金沙遺址所反映出的古蜀文明共鏈衍續特征,比如兩地出土的金面具相似度極高,金沙金冠帶與三星堆金杖上的鳥、魚、箭圖飾如出一轍,還有兩地出土青銅立人像兩手呈握姿態等。
由于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銅人面像,特別是縱目人面像,金面具、金杖等一系列與中原出土商代及以后文物風格迥然各異,而在青銅冶煉制作水平方面,顯然已經達到了一個較高的巔峰階段。由此,將“古蜀文明”定義為“來源西亞”或“史前外星文明”等腦洞大開不負責任的熱議在網上流傳甚廣。
作為一個四川人,為家鄉發現的“三星堆”、“ 金沙”等卓越的古蜀文明歷史遺跡而感到由衷的自豪,為巴蜀先民高超的智慧與創造力、藝術與感染力、社會與生產力充滿敬畏之心。同時,作為一名周易文化愛好者、研究者,我想不凡從大家認為“神秘的”的周易卦象系統來探討一下有關“三星堆文明消失之謎?”,一家之言,僅供參考,謬誤之處,請多海涵。
關于《周易》,兼容并蓄,無所不包。不僅是中華文明的象征代表和根源所在,更是探索古代歷史文化的一把“金鑰匙”。“ 《易》與天地準,故能彌綸天地之道。仰以觀于天文,俯以察于地理,是故知幽明之故。”(《周易·系辭上傳第四章。》)
2021年3月23日(農歷二月十一“巳”時),運用周易“大衍筮法”(掛扐法)揲蓍草演卦,得筮數:
壹: 五 四 四
貳: 五 八 八
叁: 九 八 四
肆: 五 八 八
伍: 五 八 八
陸: 五 八 四
卦畫為(如圖所示):
讀卦為:澤天《夬》之澤風《大過》卦,初九動爻。
一、卦名:“夬”(guài)。同廣大網友們所說出土文物長的“奇奇怪怪”的“怪”字讀音相同。這還真是巧合了!其義:決斷,果決,決疑。說明,此卦與試圖揭開“三星堆文明消失之謎”存在關聯或前提假設,所問之事與占卦之名情由切合。
二、卦辭:“夬:揚于王庭,孚號有厲;告自邑,不利即戎;利有攸往。”寓意,在王庭頒告政令,城邑戒備危險,不利即刻興師動眾,終將利于有所前往。此話怎講呢?似乎有嚴厲戒備某種風險?而又不主張以武力解決?但是其中關鍵字“王庭”、 “孚號”、“自邑”,分明形象地勾勒出了“三星堆”曾是古蜀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大型城市特征。
三、“夬”卦,下乾上兌
,乾為剛,兌為柔,柔乘五剛,五陽搏一陰。兌為“巫”,乾為“政”,說明“三星堆文明”是某種形式的“政教體制”,而且祭祀巫師與政治首領存在某種不可調和的矛盾,所以根據出土的大量祭祀器物,可以大膽設想“三星堆”曾遭遇巨大的政治危機,甚至是以推翻鏟除“大巫師”的政變事件。最終,為了消除對立政治影響,窖藏了大量祭祀器物,后來遷徙至今天的成都“金沙遺址”?古蜀文明得以延續?
四、《夬》卦《象》曰:澤上于天,夬。澤水化氣升騰于天,決然降雨。《大過》卦《象》曰:澤滅木,大過。大澤淹沒樹木城邑。根據“三星堆”目前的地理位置形勢,周邊“鴨子河”、“馬牧河”水系發達,是否是由于氣候水患不適宜人類居住活動,從而進行了城市遷徙?
綜上,有三個值得我們注意的線索或方面,一是對外戰爭及發展需要而棄城遷徙?二是由于王庭部族首領與大巫師的內部政治斗爭政變導致的遷徙?三是由于地理氣候水文自然災害導致的城市遷徙?本卦下卦為《乾》,之卦下卦為《巽》,乾為天,政體,王庭,變成了巽,巽為風,散也,失去。而本卦、之卦的上卦皆為《兌》卦,為“巫”,為“毀折”,斷也。最終,“三星堆文明”消失的秘密被埋藏在了人類歷史的長河。期待,后續考古發掘能夠出土文字符號,這對于真正揭開謎底具有最終作用和意義。
楊懿人
2021年3月25日于北京三式乾坤研究院